找到相关内容370篇,用时4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佛教修道体系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

    也是统摄现实社会中各种人群与团体的基本道德。这种实践,对当今社会群体之间的纷扰有调和作用。  和合论 和合论讲事物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,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的戒条,即:身同住,无诤,意同...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这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。佛教的修道体系中的许多论述方法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。宏观上看,佛教为了实现其解脱的目标,制定了极其丰富的修道体系,号称八万四千法门。从...

    李利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5961722.html
  • 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

    的戒条,即:身同住,无诤,意同悦,戒同修,见同解,利同均等。前三“”主要表明和谐的状态,后三“”则侧重达到和谐的途径。其实,现实社会中,一切的不和谐往往都是由思想、制度、经济这3个...佛教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 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,这是目前全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。佛教的修道体系中的许多论述方法可以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。宏观上看,佛教为了实现其解脱的目标,制定了极其丰富的修道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0664451.html
  • 教团的隐忧——谈僧伽的安住

    原本一份清净的出家道业变成了忙碌的事业。  因此,我们觉得有些观念必须做一澄清:  一、道场来自十方,应以安僧为主。所谓常住即是常住寺庙之僧伽,而不是某个人,某门派或者某一座寺庙建设。应确实建立起身同住、无诤、意同悦、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之二八敬」精神。  二、道场应建立起制度化之运作。一切以公平、公正、公开为原则,如此才能包容广大僧众,或者专精道业,或者弘法利生,使得佛教绵远流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70365387.html
  •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家园

    忍辱去人的嗔恨暴力;精进去人的懒惰;禅定去人的心猿意马、精神不定;智慧去人的愚痴没有知识。尤其如“六”法门:即身同住,无净,意同悦,戒同修,见同解,利同均。  无论是直接或间接,以上...救国不忘念佛”的主张;而玄奘西涉,法显南行,鉴真东渡,所从事的则是中外佛教文化友好交流的和平之旅。可见,在佛教的历史传统上,佛教所宣扬的教法,所走的道路,与社会的相处,所追求的目标、宗旨,一切都是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4567811.html
  • 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甚么?

    呢?一般人的解释是“中最上”,或者是“以为尚”,因为佛教的出家人,要过“六敬”的僧团生活,那就是: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、身同住、无诤、意同悦,这又称为“六和合”。所以他们的解释,似乎也有理由。 但是,当我们追根寻源,找出了“和尚”的出发点时,上面这一解释,就要不攻自破了。 和尚一词,纯由于西域语言的音转而来,在印度,通称世俗间的博士为“乌邪”,到了于阗国则称社或阇(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5376551.html
  • 透过佛教看管理

    均衡;意同悦,在精神上,志同道合,是心意的开展;无诤,在言语上,和谐无诤,是语言的亲切;身同住,在行为上,不侵犯人,是相处的和乐。   定期集合,布萨说戒:佛陀定期于每月八日、十四(十五)日...  透过佛教看管理   佛教作为中华文化的巨大组成部分,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思想精深,内蕴丰富。随着佛教在现代社会的发展,人们对其研究也日渐深入多角度化。管理学家们对佛教的管理思想的发掘与应用...

    王武钢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2882121.html
  • 问:和尚、尼姑、居士是甚么意思?

    是‘中最上’,或者是‘以为尚’,因为佛教的出家人,要过‘六敬’的僧团生活,那就是:戒同修、见同解、利同均、身同住、无诤、意同悦,这又称为‘六和合’。所以他们的解释,似乎也有理由。 但是,当我们追根寻源,找出了‘和尚’的出发点时,上面这一解释,就要不攻自破了。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12/08171690387.html
  • 浅谈佛教人际关系学

    平等心、包容心,都能够持守不杀生、不偷盗、不邪淫、不妄语、不饮酒吸毒等基本戒律(主要是五戒、十善)。若缺乏平等心、包容心、若不能持守五戒十善,则难以做到长久的和平共处。  二者无诤。就是说,我们说话...说话要让人听起来如沐春风,要让人看到光明希望,要让人感觉到亲切温暖,安祥和踏实,而不是寒气逼人,毒气攻心,让人阴郁、丧气、绝望,或者起瞋恨,起烦恼,起贪欲。无诤是创造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前提。常...

    董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1642209.html
  • 惟觉长老世界佛教论坛论文:和谐世界 从心开始

    为修行的共识目标,事敬为具体实践的方法。“择灭”为涅盘之异名,即以智慧简择四圣谛,因知苦而断集、修道,得证灭谛,远离一切有漏法之系缚,而证得解脱。六敬为“身共住,无诤,意同悦,戒同修,见同解,利同均”;也常简称“身敬、敬、意敬、戒敬、见敬、利敬。”《阿含经》记载,佛陀说比丘修此六法,则“可敬可重,合于众,无有诤讼,独行无杂。”,并能以此而至涅盘,勖勉僧众,当如是...

    惟觉长老

    |惟觉长老|世界佛教论坛|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3/1356513468.html
  • 敬——净空法师讲述

    同住”是这个意思。真正要想修行有成就,即使在今天富裕的社会,不用这个方法还是不能成功。   第四、“无诤”。这是说大家住在一起没有诤论,真正能够用功向道。人与人相处,最容易造的就是口业。古人常讲:...到九点半,其他什么都没有。三天都不说话,人在那种地方,就会感觉轻松。三天就是这样坐,所以他坐得很欢喜,印象很好。这种道场的特色就是“无诤”。不准讲话!还争什么呢?所以严格的道场里,确实听不到闲言语...

    净空法师讲述

    |六敬|佛教|戒律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8/09331328080.html